最近,记者接到读者反映,称他们投资的现代养殖业项目被国土部门以没有办理合法用地手续之由或被停工或被拆除。
南京市浦口区侯冲村。4000平方米的现代养猪场被拆除了,现在只剩一堆堆码放整齐的红瓦和木棱。村支书陈家贵介绍,现代养猪场占地110亩、投资500万元,是今年8月收到国土部门通知被拆除的。侯冲村请来南京农业大学对6.2平方公里进行全面的产业规划,其中包括建设现代有机农业园。根据规划,农业园建设养猪场,猪场旁边是有机蔬菜园和豆类基地。“这样,园区可以实现自身循环:猪粪发酵就是菜园的肥料,豆类基地为猪场提供饲料。现在,猪场不让建了,有机菜园就搞不起来,整个农业园都要泡汤了。”陈家贵不无懊恼地说,6.2平方公里都属于基本农田,尽管猪场所在地原本是抛荒地,但也无法办理建设用地手续,“更不要说耕地了,就算是种地,也没法盖仓库、堆场。”
南京金大象农牧产业有限公司在溧水县晶桥镇杭村承租300亩土地建设猪场,这个猪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计划生猪年出栏规模5万头,总投资4900万元。今年8月份,建成了各类猪舍3万平方米,引进了良繁母猪2000头,累计投资了2500万元,但此时收到县、镇土地部门停工通知,项目只能处于停滞状态。投资人苏有静告诉记者,当初县、镇政府部门非常看好这个投资项目,从市到镇,各级领导多次来到项目现场调研鼓劲,希望项目规模再大一点,速度更快一点。现在项目由于“没有办理土地手续”停工,而更令人心焦的是,没有任何部门、任何人可以承诺,何时能办用地手续,是否能办成用地手续。“为什么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项目也不让建”,苏有静有些想不通。他说,土地问题不解决,今后没有谁再敢把钱投向养殖业。
南京绿草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肉鸭养殖基地,是浦口区赭洛河边的一片坡地。基地负责人樊旭刚介绍,养鸭基地所在的坡地是由当年疏浚河道的废弃泥石覆盖而成,当地村民没法使用才拿出来对外出租招商的。现在坡地上树起了一大片毛竹搭的鸭棚,“我们不能有任何混凝土建筑,饲养员也只好住在竹棚里。”樊旭刚说,基地现在亟需一个两三千平方米的鸭苗育雏房。国土部门表示,可以搭临时性板房。
就此,南京市国土局浦口分局规划科负责人介绍,农用地上面的任何永久性建筑(只要用了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建筑都算永久性建筑),都要办理用地手续,否则即为非法,要拆除。当记者问这些养殖业项目要按照怎样的程序来办理手续时,这位负责人说,农业项目不太可能安排用地指标。“整个浦口区一年的农业地转用地指标是600亩,工业项目都在排队,哪里轮得上农业项目。”
记者了解到,包括浦口在内的南京几个区县,多年来从未批准过养殖业的用地手续。
现代都市到底需不需要养殖业,这成为城市发展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上一页:都市养殖业如何破解“用地之困” |
下一页:伊利“三大黄金奶源”铸成绝对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