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企业文化销售经理市场展示牲畜展示企业荣誉行业动态养殖技术关注张北联系方式留 言 板
2025-04-17 01:53:03 星期四
友情链接
华北牲畜交易中心  logo链接地址
张家口新闻网
牛农网
饲料巴巴
畜牧人
天下粮仓
中国畜牧网
农博网
视频兽医网
中国农业信息网
阳光畜牧网
农博人才网
新闻养殖
中国奶业 重新出发
发布者:华北牲畜交易中心  发布时间:2009-06-06  浏览次数:1715

    中国奶业正艰难地走出低谷,重新出发。

    农户散养奶牛造成奶源失控,收奶站更是乳品企业的管理断点,但“只摘果子不种树”,只顾抢奶源、抢市场的畸形发展模式才是导致中国奶业遭遇危机的根源所在。    

    6月3日,由福建省奶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奶协会第二届高峰论坛开幕。原本只是一场区域性的行业会议,却吸引来10家知名奶协、知名奶业专家及北京、南京、广东等地鲜奶企业参与。论坛上,一系列话题引起业内人士的热议:国产牛奶到底还能不能放心喝?国家为何叫停无抗奶?中国奶业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奶业陷入危机,目前正从低谷走出

    据专家分析,三鹿事件虽已结束,但它给中国奶业带来的严重危机,却至今仍未消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严重挫伤了消费信心,损害了行业和国家的形象。据调查,三鹿事件后,国内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国产各类奶制品消费者停止或减少购买的占四到六成,民族品牌信誉受到伤害。

    二是乳品企业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开。

    三是奶牛主产区普遍出现倒奶现象,养牛效益下降。由于卖奶难,原料奶收购价格下降,绝大部分散养户亏损,许多地方养殖场(户)出现了卖牛杀牛的现象。

    但随着国家陆续出台《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整顿收奶站和加工企业。各主要乳品企业大力整改,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加强产品品质控制,在新的抽检中表现合格,消费者信心渐渐恢复。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几个月,全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乳制品产量已恢复同比正增长。

    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只摘果子不种树”的发展模式

    “如果都把原因归结到奶站甚至奶农身上,我认为是打错了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抢奶源、抢市场这种传统而又畸形的产业发展模式!”陕西奶协秘书长王伟民在论坛上开诚布公。

    据专家介绍:过去,我国乳业一直是小农经济模式,三鹿集团更是推出“奶牛下乡,牛奶进城”的产业模式,将奶牛分解到农户散养,这一模式由于在宣传上一味强调可以带动农民致富,而被大力推广。然而这种缺乏现代管理基础的散养方式,一开始便埋下了巨大隐患。

    专家解释说:由于牛奶是高蛋白的天然营养物质,散户的饲养环境、挤奶环境、挤奶方法、储存设备、运输方式都难以保证牛奶的质量。

    在这一进程中,为了方便向散户收奶,各地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收奶站,就是从散户手里收奶再转卖给企业。对于乳品企业来说,上游原料奶资源管理处于盲区,而收奶站更是管理的断点。据统计,当时国内主要乳品销售企业的70%—80%原料奶产自分散的农户。据王伟民说,事件前,各乳品企业对奶源需求旺盛,奶价从每公斤2元多一路上涨,在陕西奶源市场上便屡屡上演争抢奶源大战。

    “一头奶牛需要养育两年半才能产奶,而一些企业以每年百倍的速度扩张,他们那么多的牛奶从哪里来?”于是乳业巨头为了迅速扩张抢占市场,将本该投入奶源基地建设的资金,全部用于全国各地疯抢奶源。奶源不足时便什么奶都收,于是便有了人为加入三聚氰胺,而这也正是“毒奶”的真正祸根。

    另据了解,三鹿事件后,福建的长富公司乳品历经国家、省、市质检部门3000多批次严格检测全合格,从未检出三聚氰胺。他们的秘诀就在于:在其他乳业巨头着力市场扩张之际,长富却将80%的资金都投入奶源建设中,成为自建牧场数和奶牛存栏数均列全国前列的乳品企业。

    “先奶源、后市场。这是我们中国奶业人士用血换来的教训。”中国奶协秘书长魏克佳表示。

    “鲜奶”之争未息,真假“无抗奶”又登台

    “从全球牛奶消费来看,巴氏鲜奶一直是世界牛奶消费的主导和首选。巴氏杀菌的意义在于将牛奶中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致病菌杀灭,同时最大程度地保存了牛奶中营养成分,美国、加拿大、日本巴氏奶市场占有率95%—99%,足以说明对巴氏奶安全及质量的认定。”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但从2002年后,常温奶在中国以每年40%的速度迅猛发展,使巴氏鲜奶和常温奶比例在短短几年里由7∶3颠倒为3∶7。

    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初一纸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禁鲜令”(规定从牛体上挤下的生鲜乳生产的“巴氏杀菌乳”,不准称鲜牛乳),从此让巴氏鲜奶蒙上不白之冤。

    王丁棉告诉记者常温奶大行其道的另一原因:常温奶包装技术是采用利乐包。其优点无需冷链配置、饮用方便、保质期长。而利乐公司也在中国培植几家专做常温奶的大型企业,成功占领了中国市场。

    就在“鲜奶”之争还在继续误导市场时,如今真假“无抗奶”又加剧了这层迷雾。

    据东北大学教授骆承庠介绍:我国有些地区,由于患乳房炎等疾病的奶牛较多,往往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病牛,以致含抗生素的奶牛较多,原料奶质量受到影响。

    但一些不讲诚信的企业,又花样翻新,在含有抗生素的奶中加入b—内酰胺酶,使乳中的抗生素降解,使检验人员无法查明,以此冒充“无抗奶”。饮用这种奶危害身体健康,后患无穷。也正因于此,此前国务院24号文件,叫停了“无抗奶”称谓。

    而这一做法,却又让“真无抗奶”一并遭殃。上海奶协副秘书长顾佳升表示,去除牛奶中残留抗生素的关键,不在牛奶加工、销售环节,关键还是在源头奶牛养殖、在于奶源建设。

    “如果不根除一些企业,‘只摘果子不种树’的发展模式将导致奶业无法走出困局。”王丁棉表示:“现在,中国奶业人应该重新起步,走正路;我国政府也应从立法角度入手,让走正路的人有路可行,让不愿走正路的人无路可走。”

 

上一页:全球奶农联盟称奶业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下一页:骆驼  金色的骆驼  【视频】
 市场介绍  |  销售经理  |  新闻动态  |  品种展示  |  技术培训  |  关注张北  |  联系方式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最新报价  |  牛羊文化  |  生产饲料  |  娱乐视频  |  养殖视频  |  牲畜繁殖  |  畜舍建设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华北牲畜交易中心(一)群 81819361,华北牲畜交易中心(二)群 49559815  冀ICP备2024088155号-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邯郸电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