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最近出台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为贯彻好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本报从今日起刊出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系列述评,敬请读者关注。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最大的一年,也是农业农村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年。
困难时期,更要夯实农业基础。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00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的目标,必须落实好一系列惠农增收政策,用新的观念和措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
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效应显著增强
3月2日,购买了一台插秧机的高安市筠阳街办院背村农民江仁华对记者说:“今年的惠农政策,项项都是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实招,条条都是真金白银。我买的这台插秧机,国家补了1.2万元,比去年多补了2000多元。政策好,今年增收有了底气。”
今年,国家购机补贴资金增加六成多,省级资金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全省所有县;继续增加粮食直补。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及时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稻和中晚稻收购价分别达到90元和92元,比去年提高了13元。省财政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了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提高了国家新增国债用于我省“三农”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了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等等,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安排,我省万名干部开始分赴基层,向广大农民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四号文件,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政策落到实处。目前,省有关部门已制定好“四补贴三奖励”政策方案,确保在春耕生产前将资金足额发放到位;省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补贴办法,将中稻和晚稻的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改为按中晚稻的实际种植面积发放。
记者点评:国家和我省对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为把经济波动期转变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创造了条件。只要我们将惠农增收政策落实得早、快、实,政策惠农效应就会增强,就会把农民渴望持续增收的激情召唤到创造性劳动和投入上,农民的信心就会更强,劲头就会更足。
加速产业化经营——将现代精品农业做成龙头产业
今年,虽然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但高品质的农产品,仍然是市场的“宠儿”。在上海、北京等地市场上,江西银河杜仲开发有限公司的格林米特牌猪肉,售价比普通猪肉贵4元/公斤,但还是供不应求。芦溪县银河镇邓家田村农民龙启告诉记者,养1头125公斤的杜仲生猪获纯利500多元,比养一头相同重量的普通生猪多获纯利300多元。有关人士算了一笔账,如果全省一年饲养1000万头杜仲生猪,全省农民将比饲养普通生猪增收50亿元。
精品农产品有了市场,必须扩大生产规模,走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科研—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尽快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社(合作社)一品”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今年,我省以工业化思维,加快精品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启动了新增百亿斤优质稻谷工程、新增百万吨油料生产能力工程、油茶产业化建设工程建设;增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投资,重点扶持生态畜牧小区建设;逐步将100万亩水产养殖专用池塘改造成标准化健康养殖高产高效池塘;实施千万亩柑橘(果业)产业化工程、百万亩优质绿茶基地建设工程、百万亩城郊蔬菜基地建设工程。
记者点评:现代精品农业,就是通过农产品低档型向高档型、耕作粗放型向科技主导型、偏重增产型向增产增收型转变的高效益农业。用新的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现代精品农业,是我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效益,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主攻点。在发展现代精品农业的进程中,我省创出了一批精品农产品,提高了农民收入。我们一定要扩大规模、注重提升精深加工水平,使国内外市场久享盛名的精品农产品,尽早走出“展品”、“样品”、“珍品”的困境。
将农产品“吃干榨尽”——让农民在农产品多层次增值中增收
省委书记苏荣指出:“什么时候将农产品‘吃干榨尽’,由卖初级原料到卖终端产品,用工业的理念加速农业产业化,什么时候江西农业才算真正发展了,农民的富裕程度才会大大提高。”
专家分析,大米精加工,可增值50%;米粉加工,可增值5至10倍……去年3月份,南丰振宇集团兴建高档竹凉席加工项目后,毛竹利用率骤增至88%,提高了42%。
今年,我省在继续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中,省财政新增安排资金3000万元,总量达到1.3亿元,重点实施粮食、生猪、家禽、水产、水果、蔬菜、毛竹、中药材等一批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工程。粮食重点发展稻谷精深加工;畜禽重点发展冷鲜猪肉、低温肉制品、水禽加工产品;水产品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和淡水鱼类加工产品;果蔬重点发展赣南脐橙、南丰蜜橘、赣北早熟梨和以供港为主的蔬菜商品化处理与冷冻配送深加工,力争全省“双十”企业消化本省农产品比例平均水平达70%以上,“双百”企业消化本省农产品比例平均水平将达60%以上。
记者点评:从全国来看,农产品的加工率已达50%左右,加工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重在0.8:1,而我省农产品加工度只有0.29:1。近年来,我省新上了一批龙头企业精深加工项目,产品开始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但与沿海地区相比,我省尚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各地要从企业用地、财政补贴、资金奖励、贷款贴息等多方面加大对企业支持;实施联大靠强和资产重组,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产品多元、多层次增值。
上一页:大学生夫妻当“牛倌”一年仅利润就有20多万元 |
下一页:小沈阳不差钱续集抢先看- 小沈阳不怕火!【视频】 |